English

蒙山作证∶生命在激流中永生

2000-10-1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通讯员 李发现 杨美祥 张正直 本报记者 马晓毅 我有话说

2000年8月29日这天,蒙山垂首,沂河饮泣。悲痛笼罩着悲壮肃穆的临沂殡仪馆,成百上千的人眼含泪水自发地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参加一个16岁少年的追悼会。有党政机关的领导、普通干部;有教师、中小学生。人们在低沉的哀乐声里向躺在鲜花丛中的少年英雄默哀致敬。

这位少年叫陈大伟,生前系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第一职业中专99级微机班学生。

8月22日,天气异常闷热。下午1点左右,刚刚吃完午饭的陈大伟和同学刘立志在沂河橡皮坝南侧浅水区域洗澡纳凉。两人在河水中谈论着这个暑假搞勤工俭学的感受。

这时,南边的沙湾处忽然传来了“救命呀,救命呀”的喊声。陈大伟一惊,回头对刘立志说:“那边出事了,快去看看。”他们两人顾不上穿衣服,便迅速向出事地点跑去。当他俩赶到现场时,只见一个10多岁的孩子跪在沙滩上哭,脸早已吓得没有血色。在离岸90多米远的激流中,有两个孩子正在挣扎。原来这三个孩子分别叫王杰、王凯、王晓,年龄均在10岁左右,父母都是临沂城附近的农民,在城里做生意。这三个孩子在河边洗澡时,其中的一个一不小心掉进了深水区里,另一个孩子去救时由于慌乱,不慎也滑了进去。第三个叫王杰的孩子吓得匆忙跑到沙丘上喊人救助。

见此情景,陈大伟一个箭步跳入激流中。尽管水流很急,但他凭着良好的水性,迅速游向了离他最近的儿童王凯身边,并借助于水流的走势,不一会儿便将王凯推上了岸。当他返身去救另一个叫王晓的儿童时,已不见王晓的影子。原来这天恰好上游的橡皮坝水闸放水,巨大的水流已将王晓冲出了很远。他四处搜寻着,只见下游几十米处湍急的水流上面,露着一个脑袋,适才挣扎的小手已经不动了。情况万分危急。当陈大伟以惊人的毅力追上王晓时,体力已渐渐不支。这时岸上的人们不住地向他喊道:“快向这边游,快向这边游。”可此刻,陈大伟再将王晓推到很远的岸边已经是不可能了。他唯一的选择只能逆流将王晓推向附近河中分流的一个沙丘上。可是逆流救人十分困难。只见他时而用手推,时而用手拉,时而用头顶,时而用肩扛,三米、两米、一米……当离沙丘不到半米时,只见陈大伟猛潜入水下,使尽平生最后的一股力气,将王晓推向沙丘。沙丘上的人们迅速将王晓拉了上来。

两个孩子得救了,可救人英雄却再也没有浮出水面……

噩耗传来,陈大伟父母当场昏厥过去。

当天下午,闻讯赶来的民警和近百名群众迅速展开了打捞工作,直到第二天下午6点,人们才在下游两公里外的沙滩上发现了少年英雄的遗体。

16岁,正是花蕾初绽、风华正茂的年龄,而大伟却像一颗飞逝的流星,迅速划过了自己生命的星空;16岁,人生中许多美好的东西他还没有经历,便永远走出了生命的花季。如何理解波涛中少年英雄的生死抉择?让我们沿着英雄的足迹,在英雄平日的故事中寻找答案吧。

陈大伟,1984年12月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里。人长得清秀文静,性情平和,1米77的个头透着一些帅气。他业余时间爱好唱歌,喜欢打篮球,踢足球。

据陈大伟的父母讲,初中时,陈大伟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两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他在职业中专就读的一年中,第一学期被评为优秀团员,第二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和学校的“十佳标兵”。

1995年冬天,大伟只有11岁,就读于银雀山胜利小学五年级。一天傍晚,大雪铺天盖地地下着。看着天色渐渐黑下去,坐在桌前的大伟的母亲刘美云沉不住气了。她对丈夫陈瑜说:“学校早该放学了,大伟怎么还没有回来?你快去学校里看看吧。”陈瑜推起自行车便向学校奔去。来到学校后,发现学校早就关门了。这么大的雪,大伟去哪里了呢?陈瑜骑着自行车转遍了附近所有的大街小巷,也没有见到儿子的影子。正当夫妻两个坐立不安时,只见大伟满身是雪,脸冻得发紫,踉踉跄跄地回来了。陈瑜生气地责问他,为什么放了学不回家?陈大伟低着头一声不吭。最后,在刘美云的悄悄盘问下,陈大伟才告诉母亲,他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位老大爷,用排车拉着满满的一车蜂窝煤,由于下雪路滑,老人拉起来很吃力,他便和另一个同学主动帮老人在后面推着,一直送到老人家。

据陈大伟的老师和同学回忆,在1998年冬的一个周末下午,寒风凛冽,滴水成冰。放学后,同学邱雪梅望着已磨断的自行车链条一筹莫展。当时,天已擦黑,街上根本找不到修自行车的了,而邱雪梅还要赶30公里的路回家。陈大伟知道后,马上把自己的自行车推给了邱雪梅,让她骑着走,还说:“否则天马上就黑了,路上有危险。”邱雪梅问陈大伟:“那你怎么办?”“我附近有亲戚。”陈大伟轻松地笑着回答。

其实,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谎言。邱雪梅走后,陈大伟便迎着刺骨的寒风步行着向家走去,很晚才回到家中。

陈大伟在班里任劳动委员,工作积极主动,脏活累活都抢着干。他平时到校较早,不论当天是谁值日他都帮着打扫。更令全体师生感动的是,班里有一个叫侯孝伟的同学,父亲长年瘫痪在床,家中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生活非常困难。陈大伟得知后,积极策划,多方筹措,在全班同学中开展了“向侯孝伟同学献一份爱心”的活动。他带头将20元钱捐给了侯孝伟同学。

其实,同学哪里知道,陈大伟父亲下岗,母亲内退,这20元钱虽然不算多,但这是大伟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呀!

英雄的壮举轰动了蒙山沂水。连日来,许多群众和各界人士纷纷自发地前来慰问陈大伟的父母。广大中小学生都以各种方式缅怀这位少年英雄。追悼会上,他的同学打出了“大伟,我们想念你”、“大伟,你是我们的骄傲”的条幅。银雀山中学二年级三班全体同学联名给陈大伟父母写了一封信:“敬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您虽然失去了大伟这个好儿子,但您却拥有了60位热爱您的儿女,那就是我们——二年级三班的全体同学。请允许我们叫你们一声‘爸爸、妈妈’。”

8月25日,临沂市兰山区的负责同志到陈大伟家中进行了慰问,并把一万元慰问金送到陈大伟父亲手中。陈大伟父亲说:“中年丧子,我们作为大伟的父母虽然心情特别沉痛,但大伟用一个人的生命换取了两个家庭的幸福,也是值得的。我们同时也感谢党和学校对他多年的培养和教育。”

16岁的陈大伟走了,走得那样匆忙,没有留下一句遗言。有位哲人说,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生存的长短,而在于为人类做出了多大的贡献。

大伟,沂蒙人民的好儿子,你没有死,你的生命在滚滚的波涛中永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